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65岁的王阿姨,一位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退休工人,却深陷长达5年的失眠泥沼。
起初只是难以入睡、眠浅易醒,服用助眠药物效果平平。
此图由AI生成
2年前,睡眠问题加剧,伴随而来的是全身乏力、胃部不适、心慌胸闷和莫名的紧张担心等典型的焦虑症状,药物治疗后曾短暂好转。
然而1年前,情况急转直下。失眠和焦虑卷土重来,更添新愁:她开始感到“记性变差了”。
首次住院治疗后,症状再次缓解。但短短四个月后,失眠和焦虑症状好转,记忆问题愈发明显。
此图由AI生成
真正揭开谜底的时刻,发生在王阿姨第二次入院时。
这一次,医生团队展开了更为精密细致的排查,入院认知评估临床记忆量表得分68分,韦氏智力测试72分,MMSE总分18分,均提示存在认知受损。
入院后认知结果令人警觉,为进一步明确诊疗,进行海马MRI提示:
左侧海马萎缩(MTA 1级),进一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完善了阿尔茨海默病(AD)核心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Aβ-40、Aβ-42、Aβ-40/Aβ-42均显著降低—这是大脑中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的关键信号。
此图由AI生成
至此,迷雾终于被驱散。
结合全面的临床评估、影像学证据以及具有诊断意义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结果,王阿姨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为何早期诊断如此关键?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连续疾病谱系,从出现脑内病理改变的无症状开始,经过病理负担增加的阶段,最终出现临床症状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症状包括:
1)记忆力减退
2)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务
3)言语报答或书写困难
4)对时间地点感到混淆
5)判断力减弱或消失
6)抽象思维障碍
7)东西拜访错乱且失去寻找的能力
8)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9)个性的改变
10)失去动力与激情
此图由AI生成
和其他慢病一样,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患者认知功能出现轻度损害(如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下降),基本的日常生活尚能自理,但更复杂的工具性日常活动(如理财、购物、用药管理)可能开始出现困难。
已经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明确的病理生理学证据(如异常的脑脊液Aβ/Tau标志物,或特征性的PET影像,或特定基因突变)。此阶段是干预的黄金窗口,可以有效延缓向痴呆阶段的转化速度。
现代医学的进步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早期侦查能力——从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到高精度PET成像,这些技术让医生能在认知的冬季来临前,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蛛丝马迹。
王阿姨的确诊之路提醒我们:
当家中长辈出现持续的睡眠障碍、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情绪或轻微记忆减退时,可能是大脑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干预。
曾金坤
心身四科(老年睡眠)
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医生
互联网医院可在线咨询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心身四科(老年睡眠)、质控办
编辑:雅雯、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