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双相情感障碍门诊,孙裕勇医生又接诊了林峰(化名)。
35岁的他目前是一名出色是金融分析师,也是一名双相障碍的患者。已经在孙裕勇这边接受了2年的治疗。每天都在记录简单的情绪监测日记。
他曾经对治疗失去信心,目前的他生活很积极上进,工作也做的很好。
他的病情要从10年前他在国外留学说起。
2015年,在伦敦的一间学生公寓里,25岁的他深缩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导师的邮件第5次催促论文,他却连起身开灯的力气都没有。整整11天,他像一具被抽空灵魂的躯壳。白天裹着潮湿的被子昏睡;傍晚被胃痛惊醒,才发现又忘了吃饭,但自己一点饥饿的感受都没有。另外他发现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连最爱的《星际穿越》也看不进去。手机里存着给父母的遗书:“对不起,我的大脑死机了。”直到室友撞见他颤抖着站在天台边缘。
2018年的旧金山,凌晨3点的办公室仍灯火通明。林在电脑屏幕前瞳孔发亮,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觉得自己全身充满了能量:“我能让人工智能统治世界!”在微信群发豪言:“给我500万,明年收购谷歌!”。深夜在街道上飙车,又唱又叫,直到警车将他逼停,医院诊断书上写着:躁狂发作。
此后5年,他在两极间反复撕裂,在抑郁期时蜷缩在出租屋地板上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了,躁狂期时整日不停联系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喜欢呼朋引伴,变得跟话痨一样。他母亲偷偷抹泪:“以前那个会给我写诗的孩子,怎么变成不定时炸弹?”
在精神科诊室,医生用一句话点醒他:“你不是情绪失控,是大脑的天气预报失灵了”。
第一次吞下碳酸锂时自嘲,原来我是个需要修电路的机器人。
后面他还学习用情绪温度计记录:今天躁狂指数70%,立刻取消信用卡购物车!
学会给躁狂期的自己写信:“亲爱的闪电侠,请把买游艇的钱留给下个月买菜。”
如今的他戴着智能手表监测睡眠,笑称这是“双相人士赛博义肢”。
双相障碍有时就像被忽视的情绪过山车,常在"低谷"到"巅峰"之间来回不规律的飙车。
抑郁期时常表现:情绪持续低落、焦虑,自我否定感强烈(如反复自责"我是个失败者");精力明显减退,即使每天睡10小时仍极度疲乏,白天嗜睡,严重时卧床一周无法自理;兴趣明显下降,对热爱的音乐、社交完全丧失兴趣,回避与家人联系;认知上也容易出现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频频出错,出现自杀念头。
躁狂期时表现:情绪高涨,无理由的亢奋,对自己特别的自信,有时甚至会自认自己"无所不能",但易因小事暴怒;行为忙乱,精力充沛,话语会较平时明显增多,会参加一些平时不愿做的冒险刺激的活动,甚至不计后果地参加一些高风险的投资;生理上精力明显的充沛,每天只睡2-3小时仍精力充沛,语速飞跃,思维跳跃。
双相障碍并不可怕,目前经过科学干预,绝大多数的患者都能回归生活的希望。林在就诊后经详细病史采集、症状评估及甲状腺功能等体检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为双相I型障碍。经过近2年的碳酸锂缓释片(稳定情绪)+ 喹硫平(控制躁狂及改善睡眠)的治疗,目前恢复的就特别良好。门诊中定期复查血锂浓度(维持0.6-1.2mmol/L)及肾功能。定期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识别情绪触发点)。
孙裕勇建议,当我们生活中出现这些信号需警惕:
情绪周期波动:抑郁(2周以上)与亢奋(1周以上)反复交替;
社会功能变化:工作能力从高效→萎靡→过度活跃的戏剧性起伏;
睡眠异常:嗜睡与失眠交替出现,与情绪状态直接相关;
认知偏差:抑郁期过度自责,躁狂期夸大自身能力。
同时建议若情绪极端波动导致学业/工作受损、人际关系破坏、或出现自伤风险,需立即寻求精神科帮助。
早识别、早干预可使70%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若您或亲友出现类似症状,请摒弃病耻感,及时到精神科就诊。理解与接纳,是给予患者最好的支持。
共同直面风雨 相助与爱同行
3月30日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义诊活动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杭州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双相情感障碍科(精神五科)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