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我是36岁就失眠的陈某某
原以为这辈子都离不开安眠药了,
没想到一次偶然的尝试,
让我彻底戒掉了药瓶。
#失眠 #睡不着
5分钟前
一段来自失眠患者的自述
其实我失眠已经有些年了,最先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下班回来后已经十一点多了,躺在床上舍不得放下手机,不知不觉就刷到了两三点。
后来慢慢的,即使我想睡觉也睡不着了。那种助眠白噪音、ASMR、睡前拉伸运动、香薰什么的都试过,效果都不大,所以后来开始吃褪黑素。
刚开始确实有效,时间长了效果变弱我就加大了剂量。但其实褪黑素吃着虽然能睡着,但睡眠质量很差的。不仅多梦,而且总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真的睡着一样,起来的之后还是觉得很累。
大概是三年前吧,我就开始去精神科开安眠药了,因为去年有一次来杭州出差,忘记带药了。在出租车上,非常偶然地跟师傅聊到了哪里的精神科比较好,师傅操着一口非常正宗的浙普跟我说,“肯定七院啊,很多人去看睡眠的。"
当时正是下午,门诊马上快要到下班时间了,我捡漏挂上了韦又丹医生的号,想着说开个安眠药,顺便也咨询一下杭州的医生,看是否有办法让我少吃点药也能睡着。
韦医生详细听了我的诉求,因为考虑到我不在杭州,平时也经常要出差,就提议我要不要试试医院开发的睡眠数字疗法,比较适合我这种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失眠习惯,希望摆脱吃安眠药,同时还受地域限制的人。
所谓数字疗法,其实是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以CBT-I为核心开发出的失眠认知行为管理服务,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通过纯线上陪伴、科学收集数据、配合权威医疗训练的组合方式,帮大家治疗失眠问题,非药物、强效、安全且便捷。
比吃药难但更有效的数字睡眠疗法
比起一杯水一口药的治疗,数字疗法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但又更科学。
首先需要借助智能手环对我的睡眠质量进行一个详细的监测,这样比自己口述出来的睡眠情况要更精准。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难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少一个小时,即使我吃了褪黑素,也最少要听半个小时以上的白噪音才能勉强睡着。
因此睡眠疗法给我的针对性措施就是,先不要提前上床准备入睡,在自己要睡觉的时候再去。
床,只用来睡觉!
睡不着的时候我原本是玩手机刷短视频的,但是韦医生让我换成了叠衣服。
还别说,做家务真的是有点神奇的。因为叠衣服是不怎么用脑子的机械活动,并且也不消耗什么体力。睡前是不适合做一些剧烈家务的,不然身体会越来越兴奋。
等叠衣服叠累了困了再去睡觉,并且无论几点,我都会在自己应该起床的时间起床,不能拖延。
当然,白天也不能补觉的。
这样坚持了大概一周左右,我上床睡觉的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早,因为叠困了才去睡觉,所以入睡时间也大大缩短。
除了入睡时间变短以外,跟着睡眠疗法中所搭配的一些睡眠训练,睡眠质量也有很明显的改善。
坚持了大概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不仅在数据监测上我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我自己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做梦变少了,并且最让我感到有效的是,我醒来后的精神状态变得非常好。
睡眠差影响了我的记忆力和脾气,我老婆都说感觉我容光焕发,脾气也变得温和平静了。
医生解读:失眠的本质是一场“习惯战争”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睡眠障碍科主治医师韦又丹认为,其实最根本的是要重新建立好健康的睡眠习惯。
“像婴儿一样,重新认识床,是每个失眠的成年人应该尝试的。”
睡眠习惯难的不是认知,而是坚持行动。因此失眠数字疗法离不开医生的陪伴和鼓励,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缺一不可,才能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CBT-I训练数据及各量表变化
在这个3亿人失眠的时代,我们习惯用药物对抗黑夜,用熬夜补偿白天,却忘了——优质睡眠从不是“努力争取”的结果,而是“科学放手”的艺术。
当床铺回归纯粹,当清醒与睡眠界限分明,每个成年人都能重获婴儿般的安眠力。
今夜,愿你我都能与“睡眠”和解,与黑夜温柔相拥。
扫码获取专属睡眠评估
你的身体值得一场深度修复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互联网医院办公室、睡眠障碍科(心身一科)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