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由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共同承办的2025年度“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 第四期(系列第28期),于6月30日19:00线上开讲。这次,我们共同关注“睡眠健康,从机制到临床”。
本次大讲坛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余正和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铮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张斌教授作专题报告,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沈仲夏院长及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刘文娟主任参与互动讨论。
会议伊始,余正和主任对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以及线上观众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求是医学精神医学大讲坛自2022年创办至今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推动精神医学临床实践和神经科学科研创新深度对话方面的重要作用。余主任指出,在现代快节奏生活压力下,睡眠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众多人群的一大难题,深入探索睡眠机制、制定临床诊疗策略意义重大。
接下来,黄志力教授首先分享了题为《睡眠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报告。
黄志力教授详细阐述了睡眠医学的多方面内容。他首先强调了睡眠医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重要性。睡眠对于人体具有诸多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能够保存能量、巩固学习记忆以及清除大脑中的代谢废物等。睡眠障碍对人们躯体和精神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其治疗需要借助多种途径,认知行为疗法、经颅磁刺激等非药物疗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型药物的陆续上市,失眠治疗药物谱有望改写。从1924年脑电图的发现使睡眠研究客观化,1953年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表明睡眠非单一状态,到2007年美国正式设立睡眠医学学科,黄教授强调,睡眠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中获得认可的意义重大,而睡眠健康管理师作为新兴职业,其出现对于推动睡眠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十分必要。目前,一线医护人员从临床实践中凝练出科学问题,科学家们也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来探究其潜在机制,不断推动睡眠科学的进步。此外,环境因素如光照、磁场等,对睡眠产生的影响,运动、中医中药等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后,黄教授呼吁科研人员在睡眠领域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为国家的睡眠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随后,张斌教授带来题为《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的报告。
张斌教授在讲课中分享了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经验。他首先介绍了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历程,指出其作用机制与传统镇静催眠药物的不同。失眠患者往往存在觉醒水平过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夜间睡眠,还可能导致日间功能障碍,如烦躁、心率加快等。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通过调节觉醒水平,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平衡。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发现其能显著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睡眠后觉醒时间,延长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且对日间功能的影响较小。虽然相关药物的半衰期较长,但其对次日警觉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在长期使用后也未发现明显的依赖性或耐受性问题。张教授也分享了他在大湾区的新药物使用经验,四周治疗后,87.5%的患者有治疗应答,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显著下降。并且在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失眠患者中也有良好的疗效。最后他总结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过度觉醒来改善睡眠,对日间功能影响小,对于难治性失眠患者,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讲课结束后,由林铮教授主持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发表各自的观点与建议。
林铮
助眠药物的使用和患者认知问题
许多患者对助眠药物存在恐惧心理,担心药物成瘾和副作用。科普非常重要,多次沟通能够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另外,一些患者依赖饮酒来改善睡眠,这并非科学方法。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认知对于改善睡眠问题至关重要。
沈仲夏
林铮
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过度觉醒来改善睡眠,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们在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患者在停药后未出现明显的反跳和间断症状。单必须注意的是尽管新药物不断涌现,临床医生还是需要积累更多经验来评估效果。
沈仲夏
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睡眠医疗中心的医生,我们经常遇到伴有情绪问题的失眠患者。传统的镇静催眠药物往往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我们非常期待有新的治疗策略能够改善这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刘文娟
林铮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和综合管理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不同患者的病情复杂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对于伴有情绪问题的失眠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也需要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I)等非药物治疗。我们曾经有一位焦虑性失眠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但焦虑症状仍然明显,在结合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和CBT-I进行综合治疗后患者焦虑症状得到了改善。
刘文娟
余正和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和未来方向
睡眠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到基础医学、精神医学、麻醉学等多个学科。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睡眠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需要更多客观评估工具监测评估睡眠质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林铮
余正和
药物滥用问题和临床医生的责任
由于睡眠障碍的患者群体庞大,药物滥用问题值得关注。临床医生在使用新药物时需要谨慎,避免药物成瘾和滥用。未来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新药物的长期效果和潜在风险。
林铮
讨论结束后,余正和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期大讲坛围绕睡眠医学的前沿研究、临床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收获颇丰。黄志力教授以宏观的视野为大家勾勒出睡眠医学的发展脉络,从基础研究到跨学科的融合,指明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张斌教授则深入解析了食欲素双受体拮抗剂在睡眠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让我们看到了靶向治疗失眠的曙光,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希望。林铮教授主持的讨论环节也精彩纷呈,沈仲夏教授、刘文娟主任直面临床痛点,深入探讨了药物使用的辩证问题,让我们对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余正和强调,睡眠健康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解决睡眠问题需要我们协同各方之力,期待通过跨学科合作取得突破。
最后,余正和对参与本次大讲坛的专家们、幕后的工作人员以及线上听众表示感谢,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
如果你是“精卫”人,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精神医学知识、探索脑科学秘密,2025,欢迎加入我们,继续关注 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 !
文中图片部分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科研与学科建设部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