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8月8日,由杭州市精神疾病质控中心主办、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大精中)承办的“心灵解码 筑梦人生”案例分享大赛圆满落幕。
本次大赛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国卫医政函〔2025〕93号)号召,深入践行2025年中国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主题,为全市精神卫生工作者搭建起专业交流与风采展示的平台。来自8家市属医院及各区县(市)的15名精英选手齐聚一堂,同台竞技。
案例背后的生命温度
技术是冰冷的,但医者的心是滚烫的。
陈海思医生带来的《青少年抑郁面具下的创伤真相》中,患者一句“您让我第一次明白,我不是矫情,只是受伤太久了”,道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这也启示我们,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技术诊断需与人文关怀相融,表象症状要与生命故事相连,才能真正触达问题核心,为患者送去有温度的治疗。
洪哲医生的《同住屋檐下的“陌生人”》里,面对因丧偶患上PTSD且合并多重人格的农妇,他创新采用“记忆相册疗法”——用结婚照制作认知训练册。3个月后,患者竟能认出女儿,家属含泪致谢:“您让妈妈不再把我们当陌生人!”
程高奇医生分享的《吾好梦中“打”人》,讲述了71岁老人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误伤妻子,导致分居多年的故事。程医师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精准诊断并对症治疗,家属哽咽着说:“现在他终于能安心牵我的手入睡。”
郑璐医生的《“停不下来的人”》,聚焦一位因强迫症反复检查文件而失业的患者。医生运用“暴露阻断+正念”疗法帮助患者,出院后复诊时,患者感激道:“谢谢您教会我与‘完美’和解。”
大赛评委团由杭州市精神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陈致宇、杭州市病历质控中心主任林冰、杭州市西溪医院质量管理部主任张涛、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主任王奕權、杭州市精神疾病质控中心秘书严涓组成。
张涛在点评中提到,本次大赛多个案例涉及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的复杂共病(如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伴发的躯体化症状等)。他强调,诊疗过程中需更深入思考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整合应用,加强跨学科协作,警惕躯体疾病对精神症状的潜在影响及精神药物对躯体状况的作用,以实现更精准、全面的患者管理。
林冰着重点评了案例分享内容与病历书写规范的结合度。她赞赏分享案例中体现出的病史采集深度、鉴别诊断逻辑和病程记录规范性,同时强调,生动鲜活的案例分享源于严谨、完整、及时的病历记录,呼吁医师们继续夯实病历书写基本功,将诊疗思路的清晰性、评估的全面性和干预的规范性充分体现在病历中,为医疗质量安全和学术交流筑牢基础。
陈致宇向所有参赛选手和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获奖选手致以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大赛分享的案例,深刻展现了杭城精神卫生工作者精湛的技术水平、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完美诠释了今年医师节的主题。他强调,当前杭州市精神卫生事业既面临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公众认知持续提升的挑战,也迎来了学科融合发展的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杭州市精神疾病质控中心将协同全市精神科同仁,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技术充满温度,以“精卫填海”的恒心和“筑梦心灵”的仁心,推动“技术精准化、服务人文化”双轮驱动,为打造全市精神卫生高地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陈海思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二等奖:
洪哲/徐佳 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贾绍深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三等奖:
彭岸舒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程高奇 临安区第五人民医院
邱静雅 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优胜奖:
沈琦琦 萧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朱振宇 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
倪立辉 桐庐县第三人民医院
周思 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
郑璐 萧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周琳琦 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
杨洋 临安区第五人民医院
陈凯 桐庐县第三人民医院
文中图片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质量控制办公室
编辑:YW、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