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9月4日下午,来自省内十四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相关领导及科室负责人齐聚海宁,聚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培训体系和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深入讨论。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主办,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承办。
会议由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张骏院长主持。
经验探索
凝聚共识
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月强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强调,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关系到社会和谐,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随后,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社会心理服务部主任孙晓花基于前期各家单位的调查数据,汇报了“全省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开展情况”调查分析;对外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倪喆基于本单位的心理咨询开展情况,介绍了多中心心理咨询质控体系的建设思路。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党委委员刘灵江介绍了培训项目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工作分享
互学互鉴
在经验交流环节,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物质依赖科主任汪永光介绍了医咨协作模式的必要性和自己的心理咨询团队建设中的经验,强调这一模式提升了服务的连续性和专业性。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宋国华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蔡新双主任及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朱世敏主任也分别分享了本院的心理咨询情况以及面临问题与挑战。
聚焦议题
深入探讨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精神专科医院开展心理咨询的人员资质界定、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培训及联合培养模式及分阶段心理咨询质控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及难点展开深入讨论。各医院专家普遍反映,目前心理咨询师的人员认证体系缺乏权威性、培训体系缺乏连续性、质量控制缺乏标准性,希望省内各家单位凝聚力量,形成省级层面共识。要推动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在资质有标准、质控有抓手、培训有体系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规范化发展路径。
携手共进
赋能未来
最后,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党委委员刘灵江指出,质控方面心理咨询记录的作用在于回顾性与保护性,应有统一规范。强调在省级指导下形成可复制的浙江经验,有统一的咨询记录和质控体系确保质量与安全。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党委书记骆宏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判断,指出心理咨询服务是民之所需,需要我们专业人员把这个行业向前不断推进。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人员定位与规划上,要侧重心理治疗师的引入与培养;二是在收费标准上,应坚持普惠导向;三是在人才培养上,探索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并推出标准化培训体系;四是在质控体系上,从规范咨询记录(SOAP记录模式)着手,逐步建立分阶质控体系。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工作交流,更是一份对社会的郑重回应。随着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全省各相关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心理咨询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打造全国心理健康服务的“浙江经验”和“浙江样本”。
文中图片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社会心理服务部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