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共同发起举办的“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 第二十四期,也是今年第九期,于11月25日19:00线上召开。这次论坛的主题为:“从基因到行为:抑郁症风险与治疗的前沿研究”。
“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每月推出一期,聚焦精神医学、脑科学领域前沿问题,探讨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和转化应用的最新进展。每期都将邀请国内外精神医学和脑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对话交流。
值此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在讨论会上特别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与线上观众共同庆祝这一辉煌时刻。
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郭万军教授主持。他首先对与会嘉宾和线上观众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讲座的背景与意义。随后,讲座迎来了两位重量级讲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肖潇教授,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心身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程宇琪教授。
肖潇教授以“基于人群的抑郁症风险基因鉴定与功能研究”为题,深入分享了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首先,肖教授介绍了抑郁症的严重性和当前社会对及时筛查与干预的迫切需求。接着,他深入探讨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强调了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并指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可能带来的生物学基础变化。
随后,肖教授详细介绍了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寻找抑郁症风险位点中的应用。他通过分享国内外大型研究案例,展示了GWAS在揭示抑郁症遗传基础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外,肖教授还介绍了其团队在抑郁症风险基因鉴定与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最后,肖教授还探讨了遗传学研究在药物研发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了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样本和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来推动抑郁症的精准医疗。
程宇琪教授的报告以“抑郁症快感缺失的机制与治疗探索”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核心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当前治疗策略。
报告伊始,程教授首先强调了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的重要症状之一,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严重影响。她详细阐述了快感缺失的定义,即在大多数或所有活动中体验到的愉悦感或兴趣显著减少,并指出这一症状不仅是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在发病机制方面,程教授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她指出,快感缺失涉及复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包括奖赏环路的功能障碍、神经递质的失衡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奖赏环路中的前额叶、纹状体和杏仁核等关键脑区的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快感缺失的重要神经基础。
此外,程教授还分享了近年来关于快感缺失与基因多态性、神经递质系统、炎症因子水平等生物标志物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在治疗策略方面,程教授详细介绍了当前针对快感缺失的多种治疗方法。她首先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即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以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在药物治疗方面,程教授介绍了一些可能对快感缺失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如SSRIs、SNRIs等,并讨论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同时,她也指出了当前药物治疗存在的局限性,如起效慢、副作用大等。在心理治疗方面,程教授强调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行为激活疗法(BAT)在改善快感缺失方面的作用。她指出,这些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增强患者的动机和兴趣,提高生活质量。
程教授还分享了其团队在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快感缺失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他们发现,特定参数的TM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且效果持续稳定。程教授进一步探讨了TMS治疗的可能机制,包括调节奖赏环路的功能、促进神经可塑性等。
最后,程教授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干预快感缺失的重要性。她呼吁临床医生在治疗抑郁症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抑郁情绪,还要特别留意快感缺失等核心症状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她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关于快感缺失的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与会观众积极提问,与讲者们就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快感缺失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者们耐心解答了观众们的疑问,并分享了更多专业见解和临床经验。
肖潇
程教授,您在报告中提到了快感缺失与奖赏机制的关系,我非常感兴趣。我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基因,它既与抑郁症相关,又与冲动冒险行为有关。我想请教您,这是否意味着这个基因在奖赏机制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它是增强了奖赏体验,还是与厌恶体验有关?
肖教授的问题非常有意思。确实,奖赏机制与多种行为表现都有关联。从临床角度看,成瘾行为往往与能够迅速带来快乐或解除痛苦的体验有关,这些体验通常与奖赏机制紧密相关。至于您提到的基因,它可能通过影响奖赏环路中的特定节点,进而对抑郁症和冲动冒险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具体是增强奖赏还是厌恶体验,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程宇琪
线上观众
程教授,快感缺失在临床治疗中有哪些难点?对于年轻的临床医生,您有什么特别的治疗建议吗?
快感缺失的治疗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症状的识别和有效治疗手段的缺乏。对于年轻的临床医生,我建议首先要提高对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能力,并在治疗中尝试采用多模态、个体化的方案。例如,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TMS等新技术进行探索性治疗。
程宇琪
郭万军
肖教授,您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想请问,当前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哪些挑战?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郭教授的问题非常中肯。当前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确实在临床应用上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结果的解释和应用。目前的研究大多只能提供一个整体性的风险预测,而非确定性的指导。未来,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具预测性的遗传标记。同时,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将遗传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推动个体化用药的发展。
肖潇
程宇琪
肖教授,您在报告中提到了抑郁症风险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我想请问,这些研究成果如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哪些潜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程教授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将抑郁症风险基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如何准确解读基因变异对疾病风险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大规模的生物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实现基因型与表型数据的精准匹配。同时,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人才培养也是推动基因研究成果转化的关键。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有望为抑郁症的精准医疗提供更多支持。
肖潇
随着两位讲者的精彩报告及互动环节的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郭万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讲座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推动了精神医学与脑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动精神医学与脑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抑郁症等精神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进展,也为广大精神医学及脑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如果你是“精卫”人,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精神医学知识、探索脑科学秘密,2024,欢迎加入我们,继续关注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
文中图片部分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科研与学科建设部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