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风雨同舟:七十年的传承与印记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即将迎来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专栏,回顾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院的历史长廊,回望那些共经风雨的日子,以及那些代代传承的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七院的彩虹连廊
郑美春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由于户外步道的湿滑不便,我与同事选择在医院内新建的连廊上散步。我喜欢叫它“彩虹连廊”,因为连廊地面张贴着三种不同颜色的路标,一直指引患者延伸到各幢大楼以及检查科室。远远看上去栩栩如生一条长长的彩虹,映衬着窗外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走在“彩虹连廊”上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住院病人通往检查科室便利的通道。
回想往昔,运送住院病人做检查是项艰巨的任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会在清晨七点多便抵达相关病区,为即将接受检查的病患们安排好顺序。他们或借助轮椅,或利用平车。由于医院依山而建,地势起伏较大,加之路面状况不佳,坡度陡峭,这使得推车工作尤为艰难。上坡时,需要费尽全力推车前行;下坡时,则需紧紧拉住车辆以防其滑行。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转运工作的难度更是倍增。通常需要两位同事共同护送一位患者,一人负责推车,另一人则需为患者撑伞遮挡风雨。在确保迅速将患者送达指定科室的同时,还需时刻关注路上的安全,遇到行人或车辆时需及时刹车或避让,口中不断呼喊:“请让一下,谢谢!”
然而,随着彩虹连廊的启用,这些艰辛与挑战都已成为过去。这里四季如春,无风无雨,有绿树成荫的扑面而来,有温暖阳光的随身满怀,有天目山路的车水马龙,有人来人往的生生不息。平车、轮椅走起来顺畅又便捷,患者时而驻足观望,时而交谈打趣,检查的道路不再泥泞,而是一次“舒适之旅”。
希望医院建设更多便利患者也优化环境的设施、场景,让我们一起为建设美丽医院、心灵家园共同努力。
学会感恩
娄斌奇
2019年之际,我荣幸地成为了杭七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恍若一颗长久漂泊的心灵,终觅得了一处温馨的栖息之所。
然而,人生之路总是布满难以预料的曲折。仅仅数月之后,在一次例行的员工体检中,我被诊断出患有腹膜后肿瘤。身为影像诊断科的医者,我深知这直径近五厘米的肿块,其恶性的概率远高于良性,它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积压在我心头,难以释怀。
此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我措手不及。然而,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杭七院的领导与同事们并未离我远去,反而成为了我最坚强的依靠。从安排各项检查到联络专家,从浙江至上海,他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只为寻求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尽管我时常自嘲命运多舛,但在这份深切的关怀中,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勇气。
最终,我鼓起勇气,踏入了手术室的大门。那一刻,心中情感交织,复杂难言,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结果的坦然以对。幸运的是,命运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它的慈爱与温柔,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那一刻,我仿佛获得了新生,重见光明。
出院之后,我常常静坐窗前,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有多久未曾抬头仰望那片蔚蓝的天空,有多久未曾驻足,细细品味花香,聆听鸟鸣?有多久未曾归家与亲人团聚,共叙家常?又有多久未曾与同事们围坐一堂,分享生活的点滴与感悟?
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珍视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美好。我渐渐明白,无论是同事间的鼓励与援手,还是家人的支持与陪伴,都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财富。生活虽有风雨交加,但正是这些经历,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在逆境中寻觅希望的光芒。
如今,每当与友人相聚,举杯谈笑之间,我总会满怀感激地回想起杭七院给予我的一切。这里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舞台,更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同事间的温情与关怀,体会到了生活的醇厚与美好,也收获了如诗如画的友情。
感恩之心,让我拥有了更加从容不迫、淡泊宁静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我深知,只要心怀感恩,无论春夏秋冬如何更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与希望。
文中图片部分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建院70周年筹备组
编辑:BB